跳到主要内容

什么是《巴黎协定》?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英文:Paris Agreement)是一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国际条约,于2015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通过,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截至2023年,已有 197 个国家和欧盟共同签署该协议。

《巴黎协定》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在工业化前水平的 2℃ 以内,力争将升幅限制在 1.5℃ 以内,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系统的威胁,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背景

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会直接影响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威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于1992年在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根据公约,各缔约方应共同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并于每年举行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讨论气候变化的形势、政策和行动计划,以推动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

然而,公约签署以来,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洪涝灾害、酷热天气、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显著增多,这迫使各国再次研究制定新的国际协议以应对当今世界的气候变化挑战,最终诞生了《巴黎协定》。

内容

巴黎协定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 目标和原则

    协议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来防止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以上,并尽可能地争取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以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及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协议强调了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 自愿性

    各国的贡献目标和行动计划是自愿性的,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能力提供贡献。贡献目标在每5年调整一次,并需要每年报告执行情况,以推动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减排和适应措施。

  • 全球目标

    协议要求全球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即吸纳和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相等。

  • 适应措施

    协议还提出采取适应性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人类及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

  • 支持手段

    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移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以协助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进行合理部署和实施。

意义

巴黎协定的实施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全球减排进程提供路径:各国颁布国内气候行动计划,统筹各方面措施,根据发展状况和能力建设水平逐步实现减排目标。

2)切实推进全球绿色转型: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向更加可持续的、低碳经济转型方向发展。

3)推动全球气候合作: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气候合作,为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提供合作机会。同时,富裕国家提供的资源和技术转移,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机会。

4)彰显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巴黎协定》的核心思想是立足全球,以多边主义为基础,实现全球治理,彰显了全球治理问题上合作的必要性和多边主义的价值。

5)为人类乃至地球未来注入希望:全球各方共同致力于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是为了人类乃至地球未来着想,因此,《巴黎协定》的落实是为人类及地球注入希望的重要步骤。